舊時人們很重視傳宗接代,認為老人去世的時候,必須有后輩兒孫在場,以便老人走的時候有人送,不孤單,老人在陰間也不用總是牽掛,如果老人是在所有親人在場的情況下去世的,就是最大的福氣。想傳白族認為老人死在兒孫懷里,是兒孫在報答養育之恩,俗稱“接氣”。
北方很多地方都講究,在死者斷氣前就要穿好殮衣,不能讓死者光著身子而去。
所以舊時,老人們在到了一定年齡以后,兒孫們往往就要在閏年為其準備壽衣,讓老人看著放心。
壽衣的件數,質地都是很有講究的,件數要單數,諸如五、七、九件不等,忌雙數,怕兇禍再次降臨,材質上則忌用緞子,因“緞子”和“斷”音同,用“綢子”因為“綢子”和“稠子”音同,寓意福佑后代多子多孫,壽衣不能用皮毛制作,怕來世轉為獸類。